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甘肃陇南康县:“三个共同”促振兴

来源: 农民日报 更新于: 2025-04-11 08:21:23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探索推行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工作,全面建设乡村整体美、城镇精致美、产业品质美、山水自然美和社会真善美的“五美康县”。

“我们持续巩固提升示范村创建成果,系统梳理创建工作的典型案例,下大力气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一批‘喊得响、立得住、可借鉴’的党建工作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典型示范作用强、党员群众公认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扩大示范点创建的范围,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村推广、不断提升,全面提升‘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康县县委书记张书怀说,“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工作启动三年来,康县探索出了一些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下好“一盘棋”,抓紧共同发展——将“蓝图规划”变“现实画卷”

“春冬干旱少雨,枯叶堆积,夏秋暴洪多发,泥石俱下,容易造成群众饮用水管道堵塞,经常没水吃。”康县云台镇上店村党支部书记陈红霞说,村里的吃水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全村发展的最大难题。

依托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陈红霞及时建立了民事直说村微信群,将在外工作和务工的人员全部纳入群内,动员大家为村上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出资出力。着眼共同发展,上店村由陈红霞牵头,在村人员全部参与,在外工作和务工人员根据自身条件出资,定期组织人员对全村供水管道进行维护,确保了饮水正常,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乡村发展、人人尽力推动发展、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广泛汇聚乡村发展合力。“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这种“共同发展机制”已在康县的一个个山村落地生根。

针对搬迁人口来源杂、管理难度大等难题,云台镇云台村按照属地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实行1个网格、N种职能的管理方法,探索出“智慧党建、网格赋能、多元驱动”的共同发展路径,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促。

康北黄土坡塬上的张坪村按照地域相连、产业集聚的原则,以张坪村为中心,联合瓦舍、中寨、黄龙山、田家山跨村组建5村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探索“产业联合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共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三河坝镇斜坡村兴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世兴经常到村里去收集山茱萸、刺五加、天麻、椴木食用菌、乌龙头、竹笋等中药材及山野菜等一些零散的东西,加工成农产品销售,年销售总额达11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40余人增收。

绘好“一张图”,抓好共同提高——把“美好愿景”变“生动实践”

如何凝聚群众,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更好促进乡村振兴,是摆在康县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新时代的“必答题”。

“必须探索推进共同提高路径,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乡风文明和生活品质共同提高,进一步提振乡村群众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康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达说。

聚焦高水平基层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康县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群众热爱康县、建设康县的热情,广泛凝聚建设“五美康县”的发展合力。平洛镇张坪村驻村干部肖子奇说:“依托共同提高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主导、群众主体的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管理制度设计、自治组织组建、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城关镇中街社区以“你好!我的城!”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社会化管理共治、社区化发展共建、邻里式提高共享”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镇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位一体网络组织体系,健全“多个单元、一网兜底”的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自治模式,扎实开展“三无楼院”治理,深入推进“一社区、一品牌”创建,“社区板凳会”成为社会治理的过硬品牌。

过去三年来,康县各乡镇坚持把“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围绕乡村治理,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涌现出了平洛镇团庄村的“院坝会”、太石乡雍坝村的“乡村夜话”、大南峪镇花庙村“周末说事日”等一批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拧成“一股绳”,抓实共同致富——让“宏伟目标”变“丰硕成果”

“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康县紧盯“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高质量发展定位,盘活县域整体资源,坚持以文旅康养为牵引,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用产业、业态和利益将各方关联起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共同致富格局。

三河坝镇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产业转型提档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努力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弯道超车”。该镇党委书记李发杰说:“我们紧盯引导群众共同发展产业、共同增收致富,由镇党委牵头,安排党建办主任负责并担任联合片区党支部书记,成立了片区产业联盟。”

碾坝镇立足城郊镇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以大樱桃、果蔬、小杂粮种植、食用菌、手工业制造等5大产业支撑和牛、羊、鸡、猪、中蜂养殖及中药材、花椒等种植为补充的多元富民产业链,建设以“新城扩容连接地、多元产业示范地、城区蔬果供给地、生态观光旅游地”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大镇,真正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发展链上、把群众引领在致富链上,着力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致富。

积极发展生产经营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合作的发展机制、产业相近村跨村域抱团合作机制、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关联机制……记者在康县采访时发现,康县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工作为契机,紧盯产业发展这一“重头戏”,在联农带农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优化布局和升级扩容,打造多元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共同发展产业机制,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李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21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