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远县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着力锻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村干部队伍,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经历结构大幅度优化,在工作实践中总体表现较好。
把好“选任关”,破解“质量不优”难题。坚持“双好双强”标准,结合村“两委”换届,储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坚持标准集中“选”。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村(社区)“两委”班子人选任职资格联审规定要求,组织、纪检监察、政法等10个部门联动配合,对全县117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过筛子”,切实把牢“入口关”。制定《关于做好村(社区)干部备案管理的通知》,对全县168名村党组织书记和516名其他村干部建立“一人一档”备案资料。紧盯关键重点“选”。拓宽选人视野,注重源头培养,坚持本土选拔与回流引进相结合,在退役军人、致富能手、本土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物色人选、培养人才,本乡本村选拔村干部占比93.6%,“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覆盖率100%。储备力量择优“选”。制定培育储备工作方案,储备村书记后备人选343人、纳入村干部后备库592人,安排76名后备干部提前跟岗锻炼、熟悉农村工作,建成乡村振兴领航梯队。
把好“培养关”,破解“能力不强”难题。立足提高能力本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优育强村干部。“训”出想干的动力。实施村干部能力、学历“双提升”计划,全周期、多频次、全覆盖开展专业化培训,去年以来举办初任、固本、提能等培训班23期,乡镇党委党校培训870余人次,鼓励引导52名村干部提升学历,全县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干部占比81%。“带”出会干的本领。深化“师带徒”“传帮带”措施,县乡两级书记带动学政策、教方法、看实践、比实效,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老支书、致富能手中择优推选285名导师,与后备力量结成帮学对子,共学农业农村改革政策、振兴路径、治理本领。“炼”出敢干的气魄。坚持实干实训导向,分级分类开展“擂台比武”,村干部在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亮能力、比本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80余件,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
把好“管理关”,破解“服务不好”难题。立足规范履职尽责,坚持常抓常管,从严管理村干部。强化鼓舞感召。采取“平时+年度”综合考评办法,运用评先树优等措施,表彰乡村振兴好组织6个,奖励担当作为好支书6名、致富带富好党员6名,示范带动村干部为民造福。强化监督措施。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将村干部管理列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联合纪检监察、农业农村部门对农村“三资”管理进行全覆盖培训,梳理《村“三资”管理监督重点清单》,实行全覆盖巡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处分处理村干部16名。强化履职研判。制定《靖远县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划出42条“红线”和“禁区”,定期开展谈心谈话,通过“看、听、察”,定期分析研判村干部履职攻坚情况,结合《白银市调整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村干部实施细则(试行)》,坚决调整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村干部,倒逼村干部履职尽责。
把好“保障关”,破解“激情不高”难题。立足干事创业导向,坚持关心关爱赋能支持村干部。物质激励添动力。建立健全“基本报酬、绩效管理、人身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体检”待遇保障体系,“一肩挑”书记、村干部报酬、健康体检费用充分保障,人身意外保险全覆盖。政治激励树导向。畅通村干部考录、晋升渠道,将3名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指标,全部用于能干事、肯上进的村干部考录入编,从村党组织书记中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27名,推荐市县“党代表”79名。事业支持提干劲。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拓展“12+X”村级集体经济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模式,全县村集体经济同期增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