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始终将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抓帮扶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强化人才赋能、完善服务保障,推动帮扶工作效应持续释放,为全县医疗、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一体化”统筹,健全工作机制。围绕教育、医疗、产业帮扶重点领域,建立需求清单,采取会议调度、实地对接、电话联络等方式,多渠道深化与对口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按照“精准化、可持续、能实现、有成效”要求,制定出台《“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阶段性考评的方式,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全方位”赋能,夯实事业基础。坚持“任实职、给实权、压实责”原则,任命帮扶团(队)长担任学校校长、医院常务副院长,在学校、医院的内部管理、人事调配、资源分配等关键领域充分赋予自主权。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县职专依托青岛14所帮扶联盟校,立项开发9个专业方向、20门课程的活页式教材。医疗帮扶团队开展新技术21项,修订制度19项,完成手术322台次,填补了县域内相关手术空白。科技特派团在帮扶点建立500亩集中连片小麦绿色示范基地1个、中药材示范点3个,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聚焦“多维度”育才,增强内生动力。创新构建“团队带团队、名师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多元帮带机制。教育帮扶团队充分发挥“种子”作用,从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培训本土教师2800余人次,立项省市级教学项目及课题8项。由青岛帮扶教师主持的教学团队创作作品荣获甘肃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医疗帮扶团队紧紧围绕“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目标,帮助县医院建设临床专科8个,“师带徒”45人,专题培训2569人次。科技特派团聚焦服务产业发展和帮带本土人才,申请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六盘山-秦巴山区特色种养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引进新品种12个,培养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1430人,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立体化”服务,提升帮扶质效。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由14名县级领导联系38名帮扶专家,2024年开展走访慰问5次。出台《礼县关心关爱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原则性意见》,全面落实帮扶人员薪酬待遇、职务职称、探亲休假、健康关怀等激励政策。坚持“人才所需,礼县所能”原则,为帮扶干部落实免费体检,为符合规定的帮扶干部发放艰边津贴、生活补助。每年为各帮扶团队给予一定工作经费支持,保证帮扶团队“一县一方案”“一团一课题”优先审批权,充分调动帮扶团队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