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把“头等大事”铭记于心、付诸于行,把“爱民之情”时时记在心中、把“为民之责”牢牢扛在肩上、把“利民之举”事事落到实处,在新征程上交出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衣食住行”的寻常事、“柴米油盐”的琐碎事,都是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国家大事”。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重要议题,传递着温暖、信心和力量。奋进中国的日新月异、奔跑向前,就体现在一个个改革、一项项政策、一户户人家的向好变化上,从学有所教到劳有所得,从病有所医到老有所养,亿万中华儿女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劲头更足,一幅幅枝叶关情的民生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习近平总书记历年新年贺词中,满是对人民放不下的牵挂。从2022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到2023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到2024年“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再到2025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彰显出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归于人民的执政理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赢得民心的秘诀。让权力守规矩、让权利有保障、让社会有活力、让执政党有力量、让人民有希望和信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这些风向标,构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和“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的核心元素。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是广大党员感恩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现,做到重品行、讲良知、做表率,为人民的幸福奋发图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问题,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为民造福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时刻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家事”,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抓在手上”“常常挂在嘴边”的积极姿态,用心用情对待每一名群众、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满意”的口碑。要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入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完善解决民生问题制度机制,持续提高为民质量、彰显为民温度,切实“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时时处处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良好的心态、高昂的姿态扎实干好工作,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心用情用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为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