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发挥文化无穷力量,让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铸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故宫、敦煌莫高窟、澳门历史城区、泰山……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遗迹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是立体展现盛世中华万千气象的真实写照,更折射出广大华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绵延中华文脉的坚实足迹。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保护、传承、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带来了新机遇、指引了新方向。以数实融合为契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正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云游非遗·影像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持续圈粉;敦煌研究院精心打造敦煌仙子“伽瑶”,以动画方式、人格化的内容讲述古老的敦煌传奇……放眼今日之中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诗词热”兴起,传统文化点亮群众幸福生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回答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才能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中华文化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切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牢固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