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5 08-13 12:32:56 来源: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光影暖山乡 帮扶绘温情——定西市融媒体中心驻南岔村帮扶工作队帮扶纪实

2025-08-13 12:32:56     来源: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分享到:

  在陇中大地的褶皱里,定西市通渭县碧玉镇南岔村曾是一座沉寂的山村。自2024年2月起,定西市融媒体中心驻南岔村帮扶工作队的3名队员踏上这片黄土地,以党建为引领,用文化作钥匙,在570多个日夜里书写了一份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的乡村振兴答卷。

  镜头下的民生温度

  2025年3月,帮扶队队长在走访时发现,独居老人孙进玉因手机损坏多日联系不上子女,急得寝食难安。他当即赶往县城购置新手机,手把手教会老人操作。看着老人打通电话时满脸的幸福笑容,工作队萌生了为全村老人拍摄“亲情照”的想法。

  队员侯卫东发挥摄影专长,背着设备走遍全村角落,为50余位老人定格生活瞬间。洗印好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时,有的老人摩挲着照片里的自己,有的对着镜头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些影像不仅成为连接亲情的纽带,更让村民在细微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画笔间的乡村蝶变

  “原来咱们南岔村这么美!”2025年5月,《南岔印象》美术展在古堡开展时,村民们望着画中熟悉的梯田晨雾、金黄晒场发出感叹。200多幅速写和水彩,是队员许云鹏与村民书画爱好者共同的心血。驻村多年来,他用画笔记录下村庄从旧貌到新颜的变迁,从泥泞小路到硬化巷道,从土坯房到新农院,每一笔都饱含对乡村的深情。

  这场画展不仅是艺术展示,更是一次文化唤醒。当村民从画作中发现家乡的价值,自信的种子便在心中生根发芽。这与通渭“书画之乡”的文化底蕴一脉相承,让沉寂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光影里的精神盛宴

  “魏队长,我这辈子还没进过电影院呢。”75岁的王子恒老人一句无心的念叨,被帮扶队记在心上。他们迅速向单位党组汇报,不到一周,崭新的投影仪和幕布就送到村里。从此,每周一场的露天电影成了南岔村的“新时尚”,乡亲们搬着小板凳聚在银幕前,在光影流转中重温旧时光,也了解新政策。

  文化惠民不止于此。2024年8月,定西市融媒体中心研学基地在村里挂牌,帮扶队顺势组建了南岔村健身舞蹈队。面对队员们“缺设备、缺指导”的困境,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又拿出2万元精神文明建设经费,购置音响、服装,并邀请专业老师驻村辅导。如今,这支从几人发展到42人的队伍,已走出山梁演出10余场,短视频点击量突破5万+,成为村里的“网红队伍”。

  影像中的振兴答卷

  “怎样留下我们来过的痕迹?”距离帮扶期满还有7个月时,工作队精心策划拍摄了5集系列短剧《南岔印象光影笔记》。剧中,帮扶队员与村民的暖心互动、舞蹈队员的尽情欢舞、露天电影的欢声笑语,都被真实记录。全网刊播后播放量近5万次,网友留言:“这才是真实的中国乡村!”

  驻村以来,工作队累计筹资近15万元,办实事20余件。从修桥铺路的基础设施改善,到“亲情照”露天电影的精神关怀,这种“物质+精神”的双重帮扶,让南岔村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更收获了宝贵的“精神富足”。

  如今的南岔村,晨雾中的梯田更显灵动,晒场上的谷物愈发金黄,村民的笑容格外灿烂。帮扶工作队用镜头记录变迁,用画笔描绘振兴,用行动诠释担当,让党建旗帜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让文化活力成为振兴动力,在陇中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光影交织的山乡振兴之歌。(包小川 魏盛轩)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