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产业焕新 发展提质-新华网
首页> 正文

静宁:产业焕新 发展提质

2025-07-31 11:52:50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静宁:产业焕新 发展提质

  盛夏时节,成纪大地生机盎然。百万亩苹果园郁郁葱葱,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招商团队马不停蹄……静宁县正以农业优先和工业主导双轮驱动,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走进静宁县城川镇智慧果园,仿佛进入“苹果科技馆”——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数据精准喷灌,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每棵果树的“健康档案”。

  “我们培育的‘静宁1号’‘成纪1号’是静宁苹果名优品种,每年培育优质苗木200万株,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多维度提升苹果品质。”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介绍。

  智慧果园采用“宽行窄株、矮化密植”栽培模式,配合行间绿肥、立架栽培、机械耕作等创新技术,从种植到采收全部数字化管理,配合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让苹果优质率提升20%以上,每亩效益增加2000多元。

  静宁县立足产业强县目标,围绕“苹果、红牛、蔬菜”三大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深入实施“品牌培优、园貌转变、技术推广、风险消除、效益提升、集群突破”六大行动,谋划重点项目32项17.49亿元,目前20项开工建设;实施老果园改造2万亩,建成瑞雪高新示范园7处;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270场次3.2万人次,完成标准化管理80万亩。

  围绕创建国家级平凉红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深入推进“万千百十”和“九大工程”,谋划畜牧产业重点项目18项5.78亿元,扩群增量做强平凉红牛产业。

  同时,聚焦葫芦河流域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带建设,谋划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6项6224万元,全链式发展蔬菜产业。

  和美乡村夯基提颜

  漫步静宁县界石铺镇高堡村,村庄巷道平坦整洁,农耕文化墙绘栩栩如生,与巷道两侧新植的绿植花卉相得益彰。和美乡村示范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序推进老年互助院、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推广基地建设。

  这个投资683万元的项目,不仅提升了高堡村“颜值”,更让81户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

  “今年,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果蔬采摘、红牛繁育产业,构建了‘特色产业驱动、生态宜居筑基、文化传承塑魂、现代治理固本’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高堡村党总支书记任胜宏说。

  无独有偶。静宁县余湾乡通过大力拆旧除危、全面集中整治、回收废旧农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现在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修了小广场,闲时和邻居下棋、聊天,感觉生活很惬意。”张沟村村民韩旭峰笑着说。

  今年,静宁县统筹整合资金6857万元,抓建省市“和美乡村”15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2个,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7个。实施“八改”工程,硬化村组道路80公里,铺设各类输配水管道350公里、引水入户1600户,实施抗震农房改造134户、避险搬迁48户、改厕600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836盏。

  工业经济向新向优

  走进静宁工业园区豪斯特汽车座椅生产车间,一卷卷皮料经过制版、剪裁、缝纫、熨烫、品检等工序,变成一个个做工精致的汽车头枕,等待发往各地。

  这家来自重庆的“小巨人”企业,去年5月落户静宁后,仅用6个月就实现量产,年产能达650万件。

  “我们的产品主供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海龙表示,选择落户静宁正是看中这里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静宁县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专班,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在园区另一侧的沪佑正通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汽车电缆线束订单。这家2022年引进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园区汽配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随着吉利集团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静宁正形成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我们每年制定招商引资‘一图三库’,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静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斌介绍,今年已招引项目56个,引进6家“三类500强”企业,省外到位资金增长58.5%。目前园区新增1家规上工业企业、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正在积极争创省级高新区。

  从传统农业县到新兴工业城,静宁走出了一条特色工业发展之路。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5.3%,工业经济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艳)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