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一堵堵实体围墙应声倒下,开放式服务大厅里,一道道干群“心墙”随之消融。
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兴丰村党群服务中心改建现场,当最后一堵围墙被推倒,围观村民自发鼓掌。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礼感慨:“过去院墙高筑,群众没事不进来,干部没事不出去。现在去围墙、去隔断之后,空间敞亮,成了群众的晾晒场、村民的休闲地,心也近了!”
这正是衙下集镇以“两去两拉”——去围墙、去隔断,拉距离、拉感情为核心,全面改造提升村级服务阵地,着力打造零距离服务枢纽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项创新举措在全镇新建改建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铺开,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抓手。
长期以来,“院墙高、门槛高、隔断多”是不少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通病,群众办事常常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无形中筑起了心理距离。物理空间的封闭是情感疏离的源头之一。
“我们以‘去围墙、去隔断’为突破口,彻底打破物理空间的阻隔。”衙下集镇党委书记刘静介绍,“去围墙,就是拆掉将干部与群众隔开的实体屏障;去隔断,则是消除服务窗口之间的分隔,实现空间无障碍。”在潘家集村,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通透开放。便民服务大厅内,昔日的柜台隔断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接待区和无障碍交流空间。“现在进门一目了然,再也不用跑几个办公室了,和村干部感觉也没了‘距离’。”前来办事的村民深有感触。物理空间的开放,直接带来了心理距离的拉近。
“两去”是手段,“两拉”是目的。衙下集镇将拉距离、拉感情 的服务理念革新,深度融入空间改造与服务升级。
改造后的服务中心,不仅是办事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的枢纽。衙下集镇积极整合资源,按照“党建引领+文化彰显”、“普惠共享+全龄友好”的思路,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群众议事厅等功能有机融合,打造功能复合齐全的“村民之家”,成为群众办事、议事、休闲、娱乐的首选地。“环境美了,功能全了,大家更愿意来了,好评自然多了。”潘家集村党支部书记蒲占喜说。
更重要的是,“两去两拉”的过程本身就是干部作风转变的实践。在推进改造提升工程中,各级干部下沉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在共同谋划、亲眼见证变化中,拆除了干群之间的“心墙”。村民自由进出服务中心,干部自然坐到百姓炕头,一幅开放、亲民、高效、温暖的基层治理新图景日渐清晰。
除了服务效能提升和情感连接加深,衙下集镇还积极探索利用改造后的阵地拓展集体经济路径。例如,充分利用服务中心屋顶等闲置空间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采取“村内自用+并网销售”模式,在满足自身用电的同时,为村集体增添了一份稳定的“阳光”收入。
“‘两去两拉’的实质,是回归服务的本源。”刘静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一理念延伸到更多公共服务领域,计划年内打造3个村级‘零距离服务枢纽’标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开放、便捷、温暖、高效的服务。”(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