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税务局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群体,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政策辅导、“全周期”政策服务、“动态化”风险预警,以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落实、服务质效的不断提升、涉税风险的有效防范,为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零距离” 政策辅导 推进红利直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助力市场主体更好启动科技创新“新引擎”,甘肃省税务部门持续完善税费政策精准送达机制,以“零距离”的政策辅导及时将政策红利送达纳税人,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应享快享、应享尽享,释放“政策找人”效能,不断激发企业革新技术的内生动力。
在玉门经济开发区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块玻璃从原料到成品的“诞生”正在上演。
税务干部在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光热超白浮法玻璃研发成功前,历经无数次失败,税费优惠政策给了我们很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光热超白浮法玻璃是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材料,满足了西北地区对于光伏材料75%的材料需求。”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文龙说。
该公司财务经理任珊补充道:“税务部门经常推送各类政策‘大礼包’,特别是在辅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我粗略算了一下,2022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200万元。”
与此同时,甘肃税务部门还主动对接各工业产业园区以及商务、科技部门,掌握辖区内科技支持计划、科技人才引进等信息,主动“锁定”科技研发企业,组建政策服务专班实地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精准理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要点,高效完成优惠申报,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张掖市临泽县奋君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凹凸棒石、石膏等非金属矿石生产、科研、工程设计于一体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快了凹凸棒石产品研发的步伐,企业研发投入也水涨船高。“在税务干部的精准辅导下,我们今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2万元,有了更多流动资金进行新设备研发。”公司财务人员李秀芬说。
“全周期”税费服务 打通落实堵点
自主创新的赛道上离不开长期、持续的科研投入。甘肃税务部门通过“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模式,围绕税费优惠政策适用、业务办理流程、研发费用归集等,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税费服务,不断提升科技研发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真正让“税动力”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白银市一家集医疗器械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集团化运营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授权专利135件,注册商标435件,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离不开税费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和白银高新区税务部门高效便捷的税费服务。”该公司总经理唐钰喜表示,“2020-2024年,我们的研发总投入超过6000万元。2022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4610.6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196.1万元。”
目前,康视达已成为隐形眼镜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等海外市场,客户群体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
“动态化”风险预警 筑牢合规防线
对于广大企业特别是科技研发企业来说,因政策理解偏差、计算错误或财务人员疏忽导致的申报错误、税费优惠政策适用不准确等涉税风险依然存在。甘肃税务部门以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为契机,围绕增值税发票风险防控、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财务核算规范等企业关切领域开展“风险扫描”,摸清企业涉税风险点并提供风险处置和修复的即时服务,为企业风险防范、合规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税务部门的‘风险预警’就像装了雷达一样能够精准锁定风险。”酒泉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杜建荣感慨道。近日,该公司在归集一笔大额委托研发费用时,税务“动态风险预警系统”第一时间识别出其潜在关联交易定价风险,当地税务部门迅速介入,辅导企业重新梳理合同条款、准备合规文档,成功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重大涉税争议和成本损失。
在金塔县北河湾工业园区,诸如金源矿业之类的科技研发企业还有很多,当地税务部门针对这类企业创新活跃、业务模式复杂、税收政策适用性强等特点,主动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打造“动态化”风险预警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针对研发费用归集、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关联交易定价等高风险领域建立专门预警模型,实现风险线索由“大海捞针”向“精准定位”转变。通过建立行业税收指南、动态监控异常享受税费优惠、重点数据核查等一系列措施,变“事后应对”为“事前预警”、“事中阻断”,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的预见性与靶向性。(屠小东 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