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4月28日电 题:甘肃:“强县中”增学位 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新华社记者白丽萍
“现在学校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快赶上市里的高中了。”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第一中学校长温玉旺说,学校这两年整体发展逐年向好,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回县中就读。
成县第一中学已有83年的办学历史,但由于场地狭窄、发展环境受限,前些年优秀教师留不下等问题频出。
2023年以来,甘肃将“强县中”摆在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首,每年支持20所“县中”扩优提质,主要从改善办学条件、建强师资队伍、提高智慧教育水平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县中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受访者供图)
2023年,成县第一中学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经过一年时间的升级改造,校园彻底“改头换面”。“学校占地面积从60亩扩展到160亩,实验室、社团功能室、标准运动场等一应俱全,现在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需求。”温玉旺说。
据甘肃省教育厅介绍,2024年,甘肃共统筹投入近8亿元,专项支持20所县中新建改扩建校舍28万平方米、增设运动场地8.9万平方米、配备教学设备1.5万台(套)、购置图书51.6万册,逐步解决了县中发展中硬件条件受限的问题。
培育优秀师资是“强县中”的基础保障。甘肃省近5年补充高中教师近2600名,有效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为县中培养了近100名专家型领军人才。同时围绕教研机构达标、教研队伍提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甘肃分片区建成10个高中学科教研基地,构建起集课程指导、学科教研、质量监测、资源建设、课题研究于一体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凸显教研支撑高中教学提质的作用。
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社团功能室上心理课。(受访者供图)
学校要获得家长认可,教学质量是关键。“我们精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本能,探索建立‘研教学评一体化’的优质课堂,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构建‘定任务—选问题—编程序—悟道理’新型教学样态。”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校长王海龙说,引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基于情景、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渐进渐变规律,优化课堂环节,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受到学生们欢迎。
“2024年,玉门市第一中学本科上线率98.12%,让更多的玉门孩子考入了理想大学,学校办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现在学校的生源质量持续好转。”王海龙说。
托管帮扶机制也是加快提升县中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甘肃省遴选了72所省级示范高中结对帮扶136所县中,支持西北师大附中等优质高中成立“网校”辐射优质资源,形成以优带弱、整体提质新模式。同时甘肃省和江苏省携手搭建起县域普通高中交流合作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双方两万多名教师开展教研活动200余次、研发示范课例200余节。
“提升县中教育质量,让县城和乡村的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赢得更多的机会。”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张国珍表示,近几年甘肃省着力扩大高中招生计划,2024年酒泉市国家级和嘉峪关市、金昌市省级中考改革试点实现了普通高中“愿上尽上、应上尽上”,全省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77%,比2023年提高13%。同时,甘肃探索办好“少而精”中职,实施“中高本”职教贯通模式改革,让每一位初中毕业生都有自己的成才之路。“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县中振兴’,每县至少办强、办优一所高中,让优质高中龙头带动整体基础教育提升,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基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