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春天与众不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忙着种植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
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今年开展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已达3万人次,治沙面积达4500余亩,种植梭梭、花棒、柠条等沙生植物150多万棵,在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近年来,民勤县通过众筹治沙、义务认领治沙等公益治沙平台,发挥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并通过“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治沙活动,持续引导和鼓励国内外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参与民勤治沙造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沙的良好氛围,切实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每年春天,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站站长杨海兴都会来到大棚里,和农民们一起完成高原夏菜的移植工作,这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33年。
为了让这片山变绿,杨海兴做了很多试验,冬小麦、玉米,各种各样的农作物都尝试了。终于有一天,他拿起了一把高原夏菜的种子,拿起了给荒山刷绿的“第一桶漆”。
小小的高原夏菜承载着老杨改变荒山的梦想,也寄托着农民们的致富梦,变绿的荒山背后是农技人的付出,也是老杨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甘肃省瓜州县,是全国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河西走廊的春风中,瓜州县抢抓植树造林黄金期,在全县各地开展植绿护绿活动。植树现场,干部职工与广大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近年来,瓜州县持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25年,全县计划完成防护林建设239.6公里,进一步增强区域抗风抗旱能力。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崔月平
记者:郭刚 程楠 王俊杰 马莎 张睿
配音:郭清皓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