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声琅琅处 最是邻里情
——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让“全民阅读”触手可及
午后,家住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的李娟牵着5岁女儿的手,熟门熟路地拐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悦读空间”。孩子直奔绘本区,李娟则抽出一本《厨房里的中医》,坐在百姓会客厅的沙发上静静翻阅。“以前带孩子去图书馆得坐公交,现在下楼就能‘泡书吧’。”她笑着说。
这样的场景,正是崇文社区以“书香”为笔,绘就基层文化新图景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社区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阅读矩阵”,创新互动形式,让“全民阅读”从口号落地为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4月14日,记者在社区“悦读空间”看到,原木色书架上千余册书籍分门别类整齐摆放;中央的书画坊里,桌案上陈列的书画作品散发着淡淡墨香;亲子互动区与儿童绘本区中,丰富多样的绘本和益智游戏营造出温馨的亲子共读氛围;最热闹的当属“有声图书墙”——扫码即听的便捷模式,让赶时间的上班族也能“见缝插针”充电。
“我们像搭积木一样‘拼’出文化微阵地。”社区工作站副站长李妁碧告诉记者,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社区精心打造了多元化阅读空间,除了传统图书阅览区,还设置了电子阅览区、亲子共读区、书画创作区、“书香老教师”工作室等N个特色区域。通过与区图书馆、文化馆共建分馆,引入读者出版集团等社会资源,社区藏书量已达4000余册,成为集公共阅读、读书分享等新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李阿姨爱看养生类,王爷爷钟情历史书籍,几个中学生常来看科幻小说。时间久了,看到新书到馆,我都能想到该推荐给谁。”22岁的柳瑞既是管理员,又是“阅读红娘”。她不仅要整理书架,还要负责联络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记录着居民的阅读偏好。她告诉记者,社区注重加强全民阅读与党建活动的交流互鉴,将阅读与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等内容相互融合,联合辖区学校、企业、共建单位打造“书香共同体”,组织“共读一本书+社会实践”项目,让红领巾点亮社区文明之光。同时,利用“文小宣”抖音直播间、社区读书会微信群整合线上讲座等资源,发布好书推荐、居民读书心得,发起“晒书房”“阅读打卡”,开展“图书漂流”公益市集等互动活动,这些举措让“15分钟阅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居民们真切感受到了“书香触手可及”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积极探索的“135”文化特色服务机制,将“书香社区”打造为辐射全龄、服务全域的文化教育综合区,实现文化服务精准覆盖。“通过每周开设书法绘画、健康养生、智能设备使用等课程,让‘银龄’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学有所得;通过每月举办阅读沙龙、组织开展‘亲子共读’系列活动,吸引众多家庭参与,增进亲子感情,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爱上阅读;通过四点半课堂、寒暑假红领巾托管班,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绘本共读等,解决上班务工家庭托管难题。”李妁碧告诉记者,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方式,让更多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参与阅读活动,让书香自然流淌。
阅读不仅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更成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读书台变议事台,居民群变议事群”——这是社区党委书记朱湘最深的感触。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党员带头当起“红色哨兵”,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阅读正悄然改变着社区治理生态,让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从“油墨香”到“电子声”,从“个人静读”到“邻里共赏”,崇文社区用有温度的创意打破阅读边界,让书本真正“活”在居民生活里……正如居民陈晓娟在微信群里留言:“这里飘着书香,也住着诗和远方。”(记者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