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瓜州县布隆吉乡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构建起“田种粮—草养畜—粪还田”的高效种养循环模式,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助力群众增产增收,为农业绿色高质高效转型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走进瓜州县布隆吉乡九下村的海隆农场腾祥源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区,300多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养殖人员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清扫圈舍、添加草料。
“我们农场种地3400亩,饲养约320头牛,农场种植的草料一部分喂牛,剩余草料对外出售,增加额外收入。牛粪经过处理后,成为了地里优质的有机肥料,这一循环模式让我们每年节省成本达四五十万元。”海隆农场腾祥源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健说。
海隆农场腾祥源农牧有限公司以基础母牛繁育和肉牛饲养为核心业务,产生的牛粪通过微生物发酵,摇身一变成为优质有机肥,反哺饲草种植基地,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构建起“牛—肥—田—粮”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闭环。“这种种养循环模式优势显著,一方面,种植产量提高了,牛的数量增加了,肉质也更优;另一方面,牛粪还田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改良土壤,一举多得。”李健说。
在瓜州县布隆吉乡,像海隆农场这样尝到种养循环甜头的并非个例。魏仲科作为乡里的养殖大户,目前饲养着200多头肉牛。今年,他将自己的全部耕地用于种植青贮玉米、谷子等作物,将秸秆转化为牛饲料,牛粪经过发酵后又作为优质农家肥还田,走上了种养循环发展新路子。
“我今年养了270头牛,一年下来,牛粪产量能达到1000吨左右。如果把这些牛粪当作肥料来算,大概能节省6、7万元的成本。”魏仲科说。经过自然发酵的牲畜粪便,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作物产量方面效果显著。这也让魏仲科对“田种粮—草养畜—粪还田”的种养循环模式充满信心。“今年,我还计划再养600头猪,调引100头肉牛和基础母牛。依靠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仅能节省肥料成本,自己用不完的有机肥还能卖给附近有需要的农户,增加一笔收入。”魏仲科说。
以种植为起点,秸秆变饲料,粪污变资源。近年来,瓜州县布隆吉乡大力推行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全乡年累计收集和处理畜禽粪污4.95万吨,成功实现粪肥还田4.5万吨,完成施用面积达3.3万余亩。
“布隆吉乡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大户带动小户的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种养循环中来,持续推动牛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推进种植、养殖产业协同发展,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种植、养殖业真正成为全乡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瓜州县布隆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星星说。(张蓉 孙瑶 李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