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岁的王涛,因肢体残疾,毕业后陷入了就业的困境,满心焦虑却又无计可施。就在她一筹莫展之时,“爱心屋”为王涛点亮了希望之光。2023年,金昌市启动“爱心屋”助残就业试点项目,依托企业和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零成本就业岗位。“在这里,我不仅能在节假日享受休息时光,还能免费参与技能培训,实现自我价值。”王涛十分满意。
近年来,金昌市积极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部署,推动“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通过加大建设投入、精心选址,广泛发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烘焙、手工制作等技能培训,并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同时,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推动残疾人就业增收,让“爱心屋”成为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温暖港湾。
与王涛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肢体一级残疾的周元花,她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在金川区滨河路街道天庆家园北门的宏山泓“爱心屋”工作。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手工作品,有拖鞋、抽纸盒等,她高兴地说:“我喜欢做手工,在这里卖拖鞋,挣点买菜钱,日子过得也挺充实。”
甘肃宏山泓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雪梅告诉记者:“去年8月我们成立了宏山泓‘爱心屋’,初衷就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看到他们在这里不断成长、收获自信,我们也很欣慰。未来,我们希望能招聘到更多残疾人,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和支持。”
企业的爱心之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我们将持续借助爱心企业托管运营‘爱心屋’,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效益。进一步深化拓展爱心运营与助残就业工作,积极探索‘1+N+X’助残就业新模式。”金昌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丁建新说。据悉,为鼓励社会力量,激发助残热情,参与建设运营“爱心屋”的企业可获得十万元建设资金。
截至目前,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已成功打造了8家特色鲜明的“爱心屋”,业务范围覆盖烘焙、手工艺、零售等多个领域。这些“爱心屋”为18名残疾人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了零成本就业。(记者: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