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永昌县的田野间涌动着盎然生机,在清河地区,蔬菜栽种工作已然开始,一幅人勤业兴、生机勃勃的春耕图跃然眼前。
在水源镇德源农业科技公司的智能化育苗大棚内,纤细的辣椒苗在苗盘内破土而出,智能化的喷淋架缓慢移动,将甘霖均匀地喷洒在育苗基质上,公司技术人员随时关注棚内温度湿度变化,时刻关注辣椒苗的生长情况。
距此5公里外的朱王堡镇甘肃华宇现代农业示范园内,70多座覆着湖蓝色塑料布的日光温室内芹菜、娃娃菜、西蓝花等蔬菜苗长势喜人,嫩绿的苗芽舒展枝叶将大棚装点的满目青绿。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了以辣椒、娃娃菜、松花、西兰花、甘蓝为主的高原夏菜育苗面积是800余亩,已完成蔬菜种苗生产是3亿多株。”县农技中心副主任董吉德告诉记者。
蔬菜苗培育是蔬菜种植的重要环节,永昌县共有集约化育苗中心20余处,不仅能满足本地蔬菜市场需求,还远销武威、张掖等地。
随着蔬菜育苗工作的完成,钢架大棚内的蔬菜栽种工作也已开始,在华宇公司的种植基地,工人们手持小铲,将一盘盘娃娃菜苗逐个栽进松软的土壤。
当前,全县种植的以娃娃菜、松花为主的钢架大棚蔬菜面积已达1000余亩。
除了钢架大棚,小拱棚蔬菜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也已开始。
朱王堡镇梅北村的地头上,20多名工人分散在田地间,正在用玻璃钢材质的杆材搭建小拱棚,在她们身后,绵延的小拱棚骨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我今年流转了梅北七社的270亩地,小麦前期种了103亩,现在种的是小拱棚娃娃菜,计划是110亩。”昕昊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冯杰天站在自家承包的田地上,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期待着今年的娃娃菜能卖个好价钱。
“春提早小拱棚栽培技术主要在清河地区实施,它的特点是保温、保湿、节水,通过这项技术的实施,能使蔬菜提前上市,增加收入。”县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张永倩向记者解释道。
近几年,春提早小拱棚栽培技术在水源、朱王堡两乡镇广泛运用,该技术以竹条、玻璃钢等为骨架,覆盖保温膜,既能解决多变气温对蔬菜生长的干扰,又能缩短生长周期,错开蔬菜采收高峰期,使种植效益最大化。
从育苗基地到钢架大棚再到田间地头,永昌县的蔬菜种植工作已全面开始。作为甘肃省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永昌县通过智能化育苗、钢架大棚栽培、小拱棚技术革新等现代设施农业手段,让这片古老的农耕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鲁娜琳 闫庆桐 李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