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爱心涌动 微光成炬——武威市凉州区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工作见行见效
“大爷,最近还好吧!”
“把炕烧热,衣服穿暖和。”
“有啥需要帮助的,就给我打电话。”
…………
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叮嘱,体现出武威市凉州区帮扶干部对结对关爱对象的真心关爱。
自“结对帮扶·爱心凉州”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凉州区广大结对帮扶干部扎实开展扶幼、助残、济困、敬老等结对关爱行动,通过物质帮助、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等方式,用心用情为关爱对象纾困解难。
家住凉州区西大街达府社区的60多岁老人达锦,因儿子患有身体残疾,加之自己年迈多病,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凉州区财政局结对帮扶干部定期上门走访,与老人拉家常、话冷暖,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这样,老人生活上有人关心,心里话有人倾听,与结对干部慢慢熟络起来,并建立起了深厚情谊。
“他们每次来都非常热情,就像自家人一样,我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达锦感慨道。
结对关爱行动开展以来,凉州区确定结对干部6080人、“三类对象”6080户6633人,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关爱对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三年前的一场车祸,让顾慧婷失去了双腿。2024年8月,凉州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将一辆电动轮椅送到了柏树镇顾家庄村顾慧婷家中。
“我们得知情况后,为顾慧婷家里做了无障碍改造,这样她的生活就方便了。”凉州区残联结对帮扶干部张岩说。
“烧炕的时候要注意通风换气,炉子前千万不能堆积易燃物品,取暖可得注意安全!”在凉州区丰乐镇昌隆村村民陈菊林家中,镇里的干部一再叮咛陈菊林注意安全。
在丰乐镇干部李文蓉看来,结对帮扶工作必须把情况摸透、把工作做实。
“我们通过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关爱对象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实际存在的困难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精准帮扶。同时,要鼓励他们保持健康心态、勇于面对困难,提振生活信心。”李文蓉说。
在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凉州”工程过程中,凉州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全区结对干部共开展联系交流7.79万人次,走访探视5.59万人次,帮助解决困难1.19万个,帮办实事2.24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449.58万元。为869名结对关爱对象适配了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为512名结对关爱对象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437名结对关爱对象提供寄宿、居家、日间照料托养服务。
2024年金秋时节,凉州区下双镇于家湾村六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于朝瑜,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共青团凉州区委将1万元助学资助金及时送到了于朝瑜手中。
“高考录取后,我接到了团区委的电话,当时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这笔助学金减轻了我的上学压力。”于朝瑜说。
凉州区全要素汇聚爱心公益力量,拓宽爱心凉州建设新路径,广泛动员慈善组织、爱心人士、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结对关爱工程。设立了“爱心凉州”基金,广大民营企业家、慈善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与企业纷纷响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捐赠物资、扶贫济困。
截至目前,“爱心凉州”基金共收到捐款784.94万元,2024年为结对关爱对象中考取大学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捐赠资金(含物资折合)87.1万元。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是“结对帮扶·爱心凉州”工程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的有力见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高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