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涵养绿色颜值 打造康养小镇——康乐县增绿护绿建设美丽乡村
康乐县景古镇温家河村发展乡村旅游。 康乐县景古镇温家河村委会供图
繁密的白桦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新春伊始,康乐县群山迤逦,山川沟峁落满积雪,灰褐色的树草林木茂密繁盛,枝枝蔓蔓延伸山间,白桦林枝干挺拔高耸,松树柏树枝叶苍翠,厚植着绿色生态底色。
康乐县以林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深入拓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工作,强化管理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勾画“十美康乐”新图景,推动乡村建设实现由表及里、神形兼备的美丽蝶变。
深化林权改革 白桦林变致富树
从康乐县城向西行进26公里,来到八松乡烈洼村,一棵棵白桦树密密麻麻,独特的灰白色光滑树干,将冬天的山林映得白亮。
“全村集体林地面积达6500亩,按照国家绿化荒山政策分别承包给40多家农户。这里的3000亩林地由村里的瓦增忠、瓦小龙承包建设,经过他们父子俩20多年植树造林、持续绿化,这里变成密度大、植株高的几百万株白桦林。”烈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晏玉龙介绍。
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林地还栽植了椴树、云杉、金丝柳等100多个树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3万个。不时有野兔从沟壑里窜出,瘦长的野鸡轻盈地窜飞,并传来各种鸟鸣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山绿水清,白桦林“森林氧吧”吸引了众多游人。2018年12月,瓦小龙带领乡亲们成立了康乐县白桦林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打造生态观光、娱乐休闲、森林探险的网红打卡地,成为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林荫避暑、秋季红叶斑斓、冬季观冰戏雪的白桦林旅游景区。2020年12月,白桦林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4年12月,白桦林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审。
近期连续几场降雪,山间林木穿上了厚厚的“雪衣”,湖泊变成滑冰场,溪流瀑布凝固成冰雕,一丛丛、一簇簇树木林草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璀璨夺目。
沿木栈道前行,林间吊桥、休闲凉亭、月牙观景台、鹰架秋千、悬空佛掌等,构思巧妙,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与白桦林自然风光相映成趣。
“这条丛林滑道很好玩的,请来体验一下,你们在大门口购买了20元的门票,这个项目是免费的,减少了走下山的路程。”头戴红围巾、身着工作服的杨小会向游客招呼着。杨小会是烈洼村村民,家里4亩林地都出租给村里,“我和老公李金龙都在景区务工,老公负责开观光车,我俩月收入近6000元,这里每天还包管午饭。”
山林变景区,农民变员工。当地村民依托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夏季来白桦林的游客很多,每天大概1500多人,彩虹滑道、滑草、划船等项目都是免费体验,大人小孩能参与的项目很多。”景区彩虹滑道负责人白玉霞介绍,她是烈洼村村民,自从白桦林发展旅游以来,她就在景区上班。景区带动当地40多人稳定就业,还有30多名临时工,根据工种不同,月收入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
来到山顶,俯瞰周边,远处药水峡水库碧蓝如玉,太子山主峰云雾缭绕。林木掩映着造型独特的民宿建筑,沿着木栈回廊可进入每一所独栋民宿,里面装饰风格迥异,古朴典雅中融合现代气息,智能控制一应俱全,超大落地窗将大山美景尽收眼底。白桦林景区已成为康乐县旅游大通道第一观景台。
康乐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24年在康丰乡辛雍家村、草滩乡多乐村、五户乡汪滩村3个村开展改革试点,催发了植树造林新活力。全县大力推动国土绿化,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8.77万亩,其中新造林8800亩,林地提质增效3.56万亩,草原改良3.66万亩,干部群众义务植树约77万株,有效提升了森林资源质量。同时调运出各类苗木1024车次、605万株,苗木综合收益1.6亿元以上。
建设和美乡村 打造花园式村庄
步入八松乡魏寨村,屋舍整齐,巷道干净,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栅栏圈起来的小园子,村民们将积雪堆砌进园子里,园内的各类花卉主干被包裹严实,以便春季更好地发芽开花。
“原来家门口污水横流、堆满垃圾,自从建设和美乡村以来,村道全部硬化了,污水管道改建了,卫生厕所建好了,每家院门口建有小花园、小菜园,种上了牡丹、月季、迎春花等特色花卉苗木,或者栽种了小白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自家吃不完还到集市上卖。”魏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培金介绍。
地处G310国道沿线的魏寨村,健全文化广场、农村书屋、老年人互助幸福院、村卫生室等公共设施,通过乡村干部带头捐、党员群众主动捐、社会企业爱心捐等方式,建成碧桃、乌龙头、水银木等六个特色花卉苗木观赏园,打造魏寨印象、传统文化、庭院经济6个节点,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5%,建成花园式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魏寨村国道沿线,由康乐县富康资产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高寒阴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排排钢架大棚、一座座日光温室规模连片。
“我们流转魏寨村300多亩土地及其他村子土地共430亩,主要发展中药材育苗、食用菌、高原夏菜、反季节水果玉米等新兴产业。吸纳魏寨村100多名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公司管理人员陈文强介绍。去年试种的3个棚水果玉米长势好,1个棚能收3000多个玉米棒子,比种植普通作物收益翻番。
村民陈宝玉与其他几位务工人员,忙着将钢架大棚的塑料膜拉下来,用绳子捆绑起来。“下了雪,会将棚膜压塌的,收起来明年还能使用。”陈宝玉说,她家有9亩地,其中2亩地流转到公司,亩收入租金700元,她除了农忙时节种好自家7亩地,平时都在公司务工,务工1天收入100元。
钢架大棚的棚膜已被卷起,土地裸露在外,便于春雪滋润和耕种,而一旁的日光温室进入生产季节。走进温室,温暖如春,绿枝翠蔓间,一朵朵粉白色小花朵正在盛开,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成熟了。
“我们从山东引进‘隋珠’‘黑珍珠’‘雪里香’‘粉玉’‘梦之馥’5个草莓新品种,错茬成熟,错峰上市,从2024年12月开园,一直能延续到2025年5月份采摘。”管理员张迎菊一边介绍,一边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
张迎菊是魏寨村村民,她告诉记者,“我在园区务工四年了,冬天月工资3000元,夏天忙些,月工资3600元,我学会了育苗、栽植、管理草莓,以后准备租个棚自己干。”
据悉,康乐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提质效,2024年建设57个发展类村庄和创建4个和美乡村,累计改造屋顶1776户、庭院2891户、洗澡间5760户、厕所2.1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3.5%。同时落实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奖补资金1.068亿元,打造万头牛乡镇5个、千头牛村22个,培育家庭农场90家,发展规模养殖户2889户,种植中药材5.7万亩,特色产业赋能乡村建设。
全县深入开展村庄净化绿化亮化工程,动员群众植树补绿、见缝插绿,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带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布局建设小广场、小花园、小游园等微景观336处,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转角见美照进乡村现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张燕茹 王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