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2117座温室大棚里种满了番茄、黄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充足保障本地蔬菜供应。
秦存国是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的第一批种植户。6年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他第一次接触“戈壁设施农业”这个概念。令他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职业新农人。
“当时,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建下了第一座大棚,以种西红柿为主,现在的品种有西葫芦、黄瓜、草莓、人参果、西瓜,棚收入也增加到了两万多元。”秦存国说。
秦存国看准时机和志同道合的新农人筹资成立了酒泉巧姑娘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温室大棚42座。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也迎来新一轮丰收,20多万亩戈壁日光温室2024年生产番茄、辣椒等鲜食农产品450多万吨,远销广州、上海、成都等地。
以前人们觉得,西北戈壁是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但如今,随着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一座座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四季不断的鲜食蔬菜水果蓬勃生长,酒泉,为西北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贴上了“新标签”。
除了优质鲜食果蔬外,“酒泉味道”特色农产品也成为酒泉市农业产业的亮丽名片。
2024年,李艾君的“甘味”农产品酒泉市体验中心顺利开业,店里上百种酒泉农特产品很是吸睛。李艾君和酒泉农产品的缘分从20多年前的一间54平方米生鲜小店开始,一路走来,批发蔬菜,开菜市场,直到在酒泉戈壁滩上种大棚蔬菜,才让他找对路数。
他带着团队学技术、学经验,深耕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及农业技术引进、推广。近两年,还在重庆、成都、广州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戈壁农产品直销档口。
“这些年,我们对酒泉的产品很有信心,很多消费者非常认可酒泉的农特产品,自然健康,卖点十足。”李艾君说。
近年来,酒泉市聚力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构建“一县一业”“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甘味+酒泉味道+县域区域公用品牌”多元复合的发展模式。至目前,酒泉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8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随着特色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响亮,“酒泉味道”必将为酒泉带来无限可能和发展机遇。(酒泉融媒记者 张 静 钱 霄)
【记者手记】
新春将至,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希望的光。棚内蔬菜长势喜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生机与活力背后,是许多为酒泉农业产业发展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从未放弃探索。从种业科研的突破到种植技术的革新,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发展,再到特色品牌的崛起,贫瘠的土地孕育出希望的果实,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