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强一个产业——临夏州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食品产业链-新华网
首页> 正文

育强一个产业——临夏州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食品产业链

2025-02-05 08:43:07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引进一个企业 育强一个产业——临夏州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食品产业链

  一头500公斤的牛,牛肉如何从1.2万元卖到1.8万元?

  记者日前在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找到了答案:原本在屠宰市场一分为四售卖的牛,进到企业生产车间,被精细分成了牛排、牛腱、牛脊等48类,还做成牛肉丸子、牛肉肠等多种产品……

  “我们对牛肉进行分割和深加工后,一头牛能多卖出5000多元。”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监事马旭龙说。

  跟随马旭龙来到企业生产车间的参观走廊,隔着玻璃可以清晰看到,生产线上“全副武装”的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各种机器设备:配料、搅拌、灌装、蒸煮、冷却、包装……每个环节都透明、干净。

  “肉肠和肉丸很受消费者欢迎。”马旭龙介绍,春节临近,企业的订单源源不断,1月仅半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元。

  临夏州临夏市是全国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地之一,周边牧区生产的牛羊活畜及其副产品,在这里加工、包装、销售,发展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原材料资源丰富。

  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临夏州立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为面向中南亚、中西亚、中东欧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定位,引进的食品供应链科技企业。

  2023年,国内食品行业上市公司、预制菜领域链主企业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临夏州农牧投资集团共同成立了集“预制菜加工+智慧央厨+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一体的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具有临夏特色的食品产业链。

  让外来企业扎根临夏,更多是比拼服务。

  从2023年6月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临夏州就组建了专业、高效的工作专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临夏州各有关部门及时跟进,遇到问题,当场解决,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让我们意外的是,原本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办完的食品安全许可证,一周我们就拿到了。”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蕾说,为了缩短办证周期,临夏州派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生产线建设中现场同步指导,“与以往先建设后报送审批不同,我们一边建设生产线,一边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意见进行改进,生产线建成后就拿到了食品安全许可证。”董蕾说,从开始合作谈判、筹建到投产,我们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也感受到了临夏州满满的招商诚意。

  4000万元的产业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免税,人才公寓租赁……一个又一个实打实的优惠政策,给了企业加快发展的底气。

  2024年5月18日,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企业已建成牛羊精深加工和预制菜加工项目生产线,配套大数据分析、食品研发、检验检测、电商交易、冷链物流和大宗商品仓储等配套设施。

  “我们产品涵盖了牛羊肉精分割系列、牛羊肉调理类系列、肠类系列、丸类系列、面点系列、预制菜系列等共计6大类8个系列17个类别142个品种。”马旭龙说,企业日设计产能300吨,年设计产能9万吨,产业链年产值能达到50亿元。

  不过短短半年多时间,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临夏州产业发展中链条最长、带动效应最强、覆盖领域最广的项目。

  截至2024年末,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76亿元,实现“入规”目标。并与当地32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产业链闭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360多个,带动 166户农户增收。

  “我们先后取得了相应体系认证、国际清真认证及食品进出口备案,并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马旭龙说,目前,企业已完成国内市场的整体销售布局,下一步将拓展国际市场。

  招来一个企业,完善一个链条,育强一个产业。

  临夏州充分发挥山东惠发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围绕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开展招商,引进年产10亿米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项目、年产2万吨调味品生产线项目等多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目标是建设西部乃至全国最大的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和最具活力的预制菜科创产业园区。

  “我们靶向发力精准招商,产业项目占比有了较大提升,招商引资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产业集聚效应加速释放。”临夏州招商局副局长马忠林说。

  随着惠发的一批批产品销往国内外,民族特色食品前市后厂的“临夏模式”正在形成,“河州味道”“临夏美食”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杜雪琴 马颖 王虎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纠错】 责任编辑:刘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