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黑白“礼服”
搭配红色“长靴”
阳光洒下
羽毛闪烁着金属光泽
伸展双翅
舞一段优雅的“华尔兹”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
是来自湿地的“模特”
黑鹳
这是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到的黑鹳成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数量稀少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中亚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和停歇地
近年来
随着自然保护地管理不断完善
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向好
这片湿地
成为黑鹳的乐园
2024年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到黑鹳675只
这是保护区黑鹳种群同步调查中
单次监测的历史最高记录
目前共监测发现黑鹳巢址82处
其中繁殖巢32处
4年繁殖黑鹳100只
成活82只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持续4年野外调查和监测
共拍摄照片1万多张
形成文字记录33万多字
构成了黑鹳活动的珍贵数据库
当我们翻开这些记录
如同展开一本
黑鹳的“旅行日记”
让我们通过日记
一起去了解它
“大家好!我是黑鹳”
我们是“宅鸟”
喜欢把巢搭得高高的
高耸的树顶、陡峭的岩壁
都是我们的“安家首选”
高处不胜寒?
不!安全最重要!
站得高
才能望得远
小鱼、小虾、小青蛙
这些是我们在湿地的“饭”
迈着长长的腿在浅水里轻探
猎物就乖乖落网了
吃饱了,我们会站在水边看天空云卷云舒
湿地中的生活
就是这么诗意满满
我们可是自然界“夫妻”合作的代表
选定了伴侣
就会一起搭巢、生娃、带娃
一个觅食
一个守家
谁说浪漫不能和安全兼得?
春天
小宝宝就出生了
这些小家伙
毛茸茸地待在窝里
嗷嗷待哺
我们可是出了名的“爱干净”
小家伙们出巢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好好洗个澡
可不能让自己蓬头垢面地
出现在湿地的候鸟“集会”中
孩子大了
也要学会放手
夏天
孩子们会慢慢学着展翅
从高高的山顶第一次试飞
总是又紧张又激动
秋风微凉
我们就会去温暖的南方
从张掖出发
跨越青海、四川、云南
有时“出国”到缅甸
……
听人们说
我们总是循着同样的路线往复
年复一年归来
成群结队安家
正是喜欢这里的
干净水域、充足食物、安全巢穴
对黑鹳来说
它们在飞翔中寻找舒适的“家”
对人类来说
保护湿地是在守护着未来的希望
生态改善、科技监测、迁徙研究
湿地保护的篇章还在书写
黑鹳“日记”也没有停笔
愿黑鹳与人类的“温暖约定”续写
黑鹳,再会!
记者:张睿 王博 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