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鼓声震山河 快乐迎“村晚”-新华网
首页> 正文

新春走基层|鼓声震山河 快乐迎“村晚”

2025-01-22 16:48:0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1月22日电(记者程楠、徐皓夫)晌午,刚吃罢饭,11岁的杨延武抹了一把嘴,就迫不及待披上“铠甲”,戴上“头盔”,在腰间插上一对鼓槌,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村晚”排练。

  11岁的杨延武(中)正在和村民一起排练黄河战鼓。 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黄河战鼓十分有名。杨延武的家乡位于四龙镇双合村,东接剪金山,南靠黄河岸。据当地一些人家的族谱记载,这里依山傍水,地形险要,是古代屯军戍守之地。相传黄河战鼓起自明代,由驻守黄河边塞的军户带到当地,是军队与敌交战时指挥进退、扬威助阵的工具。

  74岁的刘念祖是甘肃省省级非遗文化项目黄河战鼓传承人。他说,黄河战鼓一直传承着老辈人口口相传的击打套路,鼓点节奏感强烈,鼓声高亢且富于技巧变化。

  在双合村,许多小孩子在大人排练间隙拿起鼓槌,都能有节奏地击打起来。

  “和我们老人一样,村里的娃娃能打鼓都是耳音‘灌’出来的,大家从小就是听着鼓点长大的。”刘念祖说,这几年在白银区,多所学校都开设有黄河战鼓、剪纸等项目的非遗社团,他也是课外辅导员之一。

  杨延武是白银区金山中心小学的五年级学生。“9岁的时候,我在课外兴趣社团第一次接触黄河战鼓,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打起鼓来我觉得很快乐、很精神。”他说。

  刘念祖等非遗传承人,每周都会抽时间对金山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辅导。“如今的黄河战鼓,都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打,气势很足,它有维系团结、怡情悦性的作用,也寄托着我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

  战鼓擂响,大山震颤,大河应和,人群欢动。记者在双合村看到,最小的黄河战鼓直径一米,稍大一些的直径三米,最大的一面黄河战鼓直径近四米。“这面最大的鼓,得使用吊车装运,才能拉出去展示表演。”刘念祖说。

  这两年,黄河战鼓名气越来越大。“人数最多时,村民们在外演出,100面战鼓震天响,别提多威风了。2024年,黄河战鼓还受邀到天水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进行过演出。”双合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正说。

  村民一起排练黄河战鼓。 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包括黄河战鼓在内,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黄河两岸传承下来。刘明正介绍,二十多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村民们都会自发举办联欢会庆祝新春。“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村晚’,打黄河战鼓、唱曲子戏、表演舞蹈,很多都是非遗项目。”

  近年来,甘肃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系统性保护结出累累硕果。截至2024年6月,甘肃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19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049人。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遗的传承发展已成为深受甘肃群众欢迎的惠民工程,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