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石红霞,一位备受赞誉的甘肃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两当县左家乡的杰出乡土人才。多年来,她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光发热,成为群众心中的“领头雁”。作为甘肃省人大代表,石红霞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视察调研以及执法检查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本期【新华访谈】一起走近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石红霞。
新华网:过去一年的履职情况是怎样的?如何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平台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石红霞:2024年我积极参与全省“双千”行动,协调解决对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项目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跟踪监督,助力项目顺利推进,尽快提产见效。积极响应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倡议,积极开展“万名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做表率,为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全省最具人居环境竞争贡献力量。积极参加省检察院组织的视察武威市检察活动,获得2024年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同时结合每月10号民事直说会议,积极参加大庄村人大代表之家相关活动,给当地群众宣传解读参加省、市、县两会的会议精神,组织食用菌专题培训邀请当地群众到两当县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学习,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食用菌发展中增加家庭收入。全方位、深层次参与推进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与人大工作有效融合,推进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创新发展,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华网:您是如何从一名外行转变为香菇致富能手的?
石红霞:2013年,我发现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种植食用菌生产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当时狠下决心向银行贷款七万、自筹资金八万用于自建大棚30个、购置菌棒,自此开启香菇事业和致富梦想。创业初期是艰难的,种好食用菌我是个外行,因此我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种植技术,向黄波菌业的技术员不断学习请教,和一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朋友们讨论,积极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慢慢地有了一些技术和心得。经过几年不断地摸索学习,种植技术逐渐成熟。
新华网:在通过食用菌种植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石红霞:“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2020年我入职了黄波菌业成为了一名技术生产主管,利用在黄波菌业的条件走村入户,做政策的宣传员、收益的分析员。种植一个棚的食用菌至少可收入一万元,在企业务工每天可以有100多元的收入,既照顾了家又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经过努力和坚持好多群众从“迟疑的观望者”变成了“积极的行动者”。食用菌种植也走上了“企业带动+农户种植+零工稳收”的发展模式,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新华网:2025年甘肃省“两会”,您有哪些议案?
石红霞:在参加了多次不同领域的调研后,结合全县发展思路,根据两当县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实施两当县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建议;
2、关于加大对两当县公租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力度的建议;
3、关于请求解决两当县集体森林与小陇山国有林地权属争议的建议;
4、关于增建两当县笼式足球场的建议。
新华网:如何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动作用?
石红霞:接下来我会全面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知心人、领路人,积极参与两当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利用好自身的技术条件传授给更多群众和留守妇女让她们积极参与到食用菌发展中来,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