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人民健康福祉——甘肃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华网
首页> 正文

用心守护人民健康福祉——甘肃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12-25 08:43:2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用心守护陇原人民健康福祉——甘肃省努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隆冬时节,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几天前,兰州市民马女士因高烧不退到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随后被确诊为急性肺炎,需住院治疗。

  令马女士没想到的是,就诊次日,医院呼吸内科就安排好了床位等待接诊。她连连感慨,“每到冬季,各大医院的呼吸内科都是‘一床难求’,没想到这次就医如此顺利。”

  很多患者感受到,兰州市各大公立医院的住院床位没那么紧张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更高了。

  群众感受到的点滴变化,源于政府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去年11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十大工程30项行动”,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甘肃省卫生健康工作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实践路径,这也是甘肃省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总章程。甘肃省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加快实施健康甘肃行动,努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速提质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中,高度重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30项行动中有一半是对这方面的部署和要求。经过甘肃省上下共同努力,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07人,每千人口床位8.27张,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医疗资源不断充足,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甘肃省“一核两翼三中心+N专科”(以兰州为核心,酒泉和定西为两翼,包括天水、张掖、庆阳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医疗高地正在由扩量向提质转变,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加速推进。70个县建成县域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已基本建设完成。一批批不同学科的高水平专家从沿海到西北腹地,开展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医疗服务等工作,两家医院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稳步提升,让患者实实在在获益。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甘肃省进一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选派优秀医护人才下基层,年均下沉基层专家突破1万人次,引进365名甘肃籍专家,各地已建立102个专家站和工作室,1271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

  一组组数据,标注着甘肃省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今年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度提升至32.45%,预计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6.3岁,嘉峪关市、兰州市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持续减轻

  看病就医,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甘肃省聚焦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期盼最迫切、愿望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关键小事”,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做好优质诊疗服务的暖心细节,扎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看同一种病,跑不同的医院,以前的片子和化验单到另一家医院不认,需要重新排队、重新检查、重新缴费,攒了一堆单据最后仍是同一个检查检验结果。”这样的经历曾是很多人遇到的“烦心事”。

  甘肃省着眼不同医院重复检查检验导致的看病慢、看病贵、流程多等,全力破解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体系,提高了甘肃省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特别是自《意见》下发后,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等多部门和各市州协同联动,全力抓好落实,持续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仅今年就累计节省费用1.8亿元。张掖、定西、白银、武威、临夏、金昌、嘉峪关等7个市州和兰州新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实现全覆盖。

  长期以来,当日挂号、当日就诊是大多数医院的就诊规则。但对患者而言,有些检查当天无法完成,或者检查结果第二天才能出来,复诊时需要重新挂号,费时费力又要多花钱。

  为解决群众就诊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自今年7月起,甘肃省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诊疗服务模式,截至11月底,已累计减免挂号费227.3万元;持续深入推进出入院床旁结算,甘肃省三级和二级医院结算率分别达到97%和45%。这些举措,不仅为患者降低了就医成本,提高了就医效率,也有助于医院优化医疗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不仅如此,针对部分患者希望得到初诊医生继续诊疗这一问题,省内多家医院还可协调患者前往住院病区找到初诊医生,在时间允许时仍由初诊医生接诊。

  一个个案例,书写下甘肃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据2023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甘肃省医疗卫生质量满意度得分81.74分,突破“比较满意”进入“满意”区间,位居省内各公共服务领域首位,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中医药强省建设扎实推进

  甘肃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资源禀赋丰厚。《意见》立足甘肃省中医药传统优势,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门部署,着力擦亮中医药强省金字招牌,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甘肃省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前三季度,甘肃省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2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5亿元,增长23.07%。

  产业兴则事业旺。各地各部门协同联动、同频共振,争取2个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甘肃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1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省人民医院)以及4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平凉市、定西市、武威市、临夏州中医医院)落地甘肃。

  甘肃省启动省级“三中心一专科”建设,包括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及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并筛选骨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开展中西医协作攻关,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中医专科集群,各专科(中心)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各项中医药核心指标大幅提升。

  如今,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10项中医适宜技术,99.72%的村卫生室能开展6项中医适宜技术,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医药人才提供成长沃土。目前,甘肃省累计培养获评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名、岐黄学者2名及甘肃省名中医299名。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148个,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培养9560人……一支规模大、素质强、结构优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将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一次次超越,反映出甘肃省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今年8月,从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传来好消息——本届药博会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共签约中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117个、签约额203.4亿元,采购协议44个、总金额45.3亿元,这些项目和协议的签约,为甘肃省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注入新动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纠错】 责任编辑:刘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