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积极整合已建成的养老服务设施及各种服务资源,按照横向建设完善助餐服务网络体系,纵向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效的工作思路,依托长者营养餐厅,采取自主取餐、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的方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题,充分保障了部分老人生活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网络平台智慧配餐
充分利用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整合各项服务团队优势资源,构建“智慧+”养老服务,“长者餐厅+上门助餐+老人预订餐”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发挥乡镇民政工作服务站社工专业优势,开展辖区内老人入户摸排、宣传、培训、评估等前期工作,利用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资源优势,由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老人的助餐需求,上传数据分析、统计、归类,将老人通过各种途经点餐的工单及时准确的向供餐点及配送员下达指令,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助餐服务并及时电话回访开展满意度调查,向供餐点反馈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助餐方案。
多元方式灵活送餐
针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集中配餐中心采用“中心辐射”形式,以惠民长者餐厅为圆心,以流动爱心餐车为纽带,以“集中配餐中心+送餐+老年餐桌”方式提质扩面,中心根据老人订餐、点餐情况规划路径,以“一条路线配置一辆助餐车”方式,安排专人专车配送。同时积极探索“志愿者配送+集中就餐+送餐入户”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自有员工及志愿者优势,为困难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降低困难老人就餐成本,实现了老年助餐服务与民政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创新了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合力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协同机制,充分保障了部分老人的生活需求,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爱心企业让利惠餐
与钟楼小吃城对接协商,在小吃城内打造老年助餐专区,积极探索“放心餐饮+助餐”模式,采取“企业助一半、个人出一半”的优惠政策,经济困难老年人就餐乐享半价优惠;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资源、仓储及资金优势,采取在供应链源头采购物资,为老年食堂仓储配送,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压缩餐厅食材成本;创新老年餐厅经营管理办法,允许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面向社会开放式经营,大力发掘民俗、家常饭特色优势,吸引本地食客就餐,用对外经营的利润“反哺”老年助餐服务,不断降低老人就餐成本。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省级试点老年助餐点12个,老年食堂月均为老人提供集中就餐服务2.2万余人次,送餐上门服务1820余人次,已累计提供老年助餐服务90000余人次,初步解决了部分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困难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认可。
优惠政策聚力助餐
坚持“政府扶持、市场供给、家庭为主、综合监管”的建构思路,推进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使用城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场地,为城关镇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各配备公益性岗位1名,助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加大运营扶持力度,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运营助餐服务机构,对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机构用电、用水、用气执行居民价格政策,用暖财政补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持有偿服务,在家庭尽责、个人负担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不同年龄阶段、失能等级等情况,对就餐服务实行差异化补贴。
严格标准规范护餐
主动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对老年食堂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守牢食品安全红线。2021年惠民长者餐厅被金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授予“健康食堂”荣誉称号,2023年永昌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报的含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的“永昌县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书,目前已通过省标准化办公室评审上报国家标准化办公室,此标准化的制定,必定为全县老年食堂的建设及老年助餐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规范化建设范本、技术支撑以及量化标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小食堂,承载着老年人满满的幸福,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暖意。永昌县坚持探索从养老助餐服务这一“小切口”入手,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就餐需求,不断完善老年食堂功能,切实优化普适化老年助餐服务,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推全县养老助餐工作从“有”到“优”高质量发展,让老年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