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靖远县推动长城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靖远县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通过不断健全长城保护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细化宣传引导,建立长效机制,推动长城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靖远县境内长城纵横交错,烽燧关堡鼎峙相望。明长城(靖远段)位于县域西部地区,总长约131.94公里,是明长城在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靖远又陆续发现数段秦长城遗迹。长城沿黄河东南岸在靖远县呈“S”型走势,穿越永新、石门、双龙等12个乡镇,共计遗存墙体27段,单体建筑118座,其中烽火台117座、敌台1座,另有关堡5座、壕堑1段。
为做好长城保护工作,靖远县创新实施“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长城保护员包点段”的责任制,组建专业保护员队伍,全面保护长城文物本体及其环境风貌。整理编制《靖远县长城档案》,使用无人机等技术制作高清影像地图。聘请55名专业长城保护员进行现场巡查,建立安全隐患整治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与销号整改。积极推进长城保护区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与“一张图”科学衔接。
近5年来,靖远县共争取项目资金596万元,组织实施明长城靖远段抢险加固和修缮、环境整治、预防性保护设施建设等项目。当前,共对85处长城单体建筑完成防护设施安装,拆除违章电线杆3处,封堵非必需的长城豁口5处。县域内所有长城点段均已竖立长城保护标志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彭雯 通讯员冯文强 王英华)
【纠错】 责任编辑:刘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