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采摘忙 产销两旺促增收 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转型升级 跻身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华网

田间地头采摘忙 产销两旺促增收 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转型升级 跻身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2024-06-09 09:20:05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田间地头采摘忙 产销两旺促增收 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转型升级 跻身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农户手捧丰收的高原夏菜

  近日,榆中县各个高原夏菜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绿意盎然的菜田里,农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采收工作,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田野葱郁 采收正忙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肥沃的土地上,冯湾村的菜农们已穿梭在郁郁葱葱的菜地中,他们手握菜刀,将一棵棵鲜嫩的蔬菜小心翼翼地从土壤中“解放”出来。西芹、西兰花、菜花……各种高原夏菜在农户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品质上乘。采收现场,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汗水与笑容交织,谱写出勤劳致富的新篇章。

  “趁着早上天气凉爽,我们将2斤左右的菜花全部采收,11点左右,这些新鲜的蔬菜将被运往蔬菜保鲜库。由于是冷棚种植,蔬菜病虫害少、品质好,上市期可提前15天左右。”种植户李福军一边忙着剁菜,一边说着:“我们的菜花亩产量达到6000斤左右,最近价格也比较好,每斤价格在1.3元左右,每年可种植收获两茬。”

  今年以来,榆中县通过推进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无害化处理,全力打造中部川源河谷高原夏菜核心区、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生态种植区、北部干旱山区兰州百合特色种植区、城郊设施农业发展区,开拓出高原夏菜产业“前展后延强中间全产业链发展”的4.0版本,推动种子种苗、人才、技术、装备、标准、产品“六大输出”,全力推动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销两旺 市场欢迎

  在位于夏官营镇三角城村的蔬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数百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对农户送来的高原夏菜进行分拣、清洗、预冷等作业。车间外,来自广东、海南、湖北等地的大型货车汇聚于此,等待着采购各自心仪的高原夏菜。“我来自广东,每年5到11月都会来榆中收购高原夏菜,每天的采购量大概在100吨。我们都知道榆中的高原夏菜无公害、品质优,很受当地群众的喜欢。”广东鸿达公司负责人莫华炎说。

  近年来,榆中县在南方22个大中城市成功举行兰州高原夏菜推介会,全面提升了兰州高原夏菜知名度。成立以高原夏菜种植销售为主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公司46家,探索建立了“集团连市场建基地带农户”的组织化模式,成立了高原夏菜产业联盟,先后获批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规划建设中的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全国出口高原夏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甘味农产品高原夏菜优势区等。

  得益于榆中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业内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高原夏菜以其色泽鲜艳、口感脆嫩、营养丰富的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今年,榆中县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链条,加大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加强“产—供—销”一体化运行,实现了高原夏菜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快速直达。

  目前,榆中高原夏菜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60多个城市的80多个蔬菜市场,以及港、澳、台等地区,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年外销蔬菜130多万吨,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彰显了“兰州高原夏菜”的品牌力量。

  政策扶持 产业兴旺

  在夏官营镇的榆中满福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小苗正茁壮成长。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苗床上,像是绿色的地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合作社负责人孙永满介绍,这已经是今年培育的第三批种苗了。除了满足合作社需求的同时,也可为周边企业、农户提供订单育苗,全年育苗量达到1500万株。

  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产业奖补、技术指导、耕地补贴到市场开拓,全方位支持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建成设施大棚3.1万亩,蔬菜保鲜库(含百合保鲜库)112家,库容量达到16万吨以上。2024年全县计划种植蔬菜面积41.7万亩以上,预计产量99万吨以上。

  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滕辉说,“我们将立足榆中县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充分利用省市对我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资金、资源支持,抓好各类要素向县域集聚的有利机遇,聚焦种业提升、技术集成、装备创新、产品加工、人才培育等主体功能,全力打造高原夏菜富民增收百亿级产业集群。”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通讯员 张永琰 文/图

【纠错】 责任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