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城乡——张家川县扎实推进“书香建设”-新华网

书香润城乡——张家川县扎实推进“书香建设”

2024-06-04 08:52:1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书香润城乡——张家川县扎实推进“书香建设”

  读书启智、启心、启未来。2022年至今,张家川县连续三年举办“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有条不紊推进“书香张家川”建设。

  如今在张家川县,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弥漫城乡每个角落。

  全面布局,阅读空间遍地开花

  走进张家川县图书馆,书香扑面而来。大厅里,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智能书架、电子图书借阅机、朗读亭、电子阅读器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再往里走,是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报告厅以及24小时智慧书房。

  “张家川县图书馆新馆于2023年8月建成,面积从原来的842平方米扩大到了5342平方米,藏书也从6.7万册增加到了12万册。”张家川县图书馆馆长李宝军说,自开放以来,累计已有9.4万人次借阅图书,办理3118张借阅卡。

  为方便居民借阅,提升阅读效率,张家川县图书馆还开辟了24小时智慧书房。图书馆闭馆后,读者可通过单独门禁扫描身份证或借阅证进入。

  “书香建设”需要设施、资源等硬实力的保障,也离不开配套服务的护航。张家川县以图书馆为阵地,落实免费开放制度、修订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服务承诺,2023年实现全县图书流通3.6万册(次),新增持证读者1508人。

  在满足城市居民阅读需求的同时,张家川还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图书馆分馆,补充5040册图书,并实现与县图书馆通借通还。此外,积极探索“农村书屋+”模式,兼顾妇女、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有效延展了群众的阅读空间。

  线下阅读阵地建设如火如荼,线上阵地建设也从未放松。张家川县先后利用和开发“百草园”阅读平台和“学习微讲堂”“张家川发布”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阅读平台,打造“互联网+阅读”新模式,发挥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优势,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流动书包”,盘活农村图书资源

  在恭门镇天河村农家书屋,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和编号登记。

  天河村党支部书记兼图书管理员苏亚玲告诉记者,他们会提前把书籍目录和图书需求表发到每户村民家中,每周三和周五,背上群众需要的图书,到村小组进行登记发放,并收回上一轮阅读完的图书和登记完成的需求表。

  “恭门镇每个村都会定期开展摸底调研,根据需求更新购买农业种植养殖、人物传记、卫生健康、教育科普等书籍,不断丰富图书种类。此外,每季度在农村赶集日,利用‘流动书车’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为农村群众推荐好书,带动群众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恭门镇党委副书记付义宏说。

  “流动书包”是张家川县推进全民阅读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流动书包”已经使全县272个农家书屋化身为传播知识的流动驿站,既盘活了农村图书资源,又有效满足了群众需求。

  书香四溢,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2022年,张家川县医疗保障局通过开展个人捐献和单位购置图书的形式,筹建了职工书屋。此后,坚持每周举办一次职工读书分享活动,让职工书屋成了“品读经典、分享收获、提升自我”的职工文化生活打卡地。

  “我们在每周四举办读书分享活动,既能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张家川县医疗保障局局长马浩瑜说。

  在300余平方米的刘堡镇中学图书馆里,七年级一班学生李瑛正捧着一本《骆驼祥子》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阅读中国经典名著,有助于提升历史文化知识水平。”李瑛说。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书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拓宽视野。”刘堡镇中学校长李熠介绍说,学校还将每周六确定为对外开放阅读日,为周边村民和青少年借阅图书,帮助他们在阅读中长知识、增见识、提技能。

  从城市智慧图书馆到乡村农家书屋,从职工书屋到校园图书馆,从线上阅读平台到线下文化活动,今日张家川,书香正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东 白永萍

【纠错】 责任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