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年来,天祝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一幅幅守望相助、同心筑梦、团结进步的和美新画卷正展现在祁连山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忙时节,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村民王建英正在忙着种豆子和莴笋。播种、覆膜、间苗……,需要资金周转的她,抽空带着村上发的道德储蓄存折,前往银行贷款。
一本小小的存折,用“美德信用”贷得“真金白银”,也鼓励村民相互帮助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如今,“道德储蓄所”在天祝县遍地开花,镇级、村级“道德储蓄所”共有213家。
本台记者 哈雪琦:我们现在来到了天祝县打柴沟镇道德储蓄所,这就是刚刚王大姐办理贷款时,手中拿的道德储蓄折。那这积分怎么来呢,比如说做了好人好事,参加义务劳动、被评选或推荐为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等模范的,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当然积分也可以在镇上村上的道德储蓄所兑换生活物品。
共育团结之花,功夫重在平时。为有效激发群众的自治活力和内驱动力,天祝县全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创新了“一条板凳工作法”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
前两天,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两家人因为一块土地,产生了纠纷。
原来,30多年前,双方家里的老人互相交换土地,因这两年两块地种植高原夏菜的效益出现差距,其中一家反悔了。村两委人员立即联系镇司法所、派出所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迈门槛、走心田、夯基础、促和谐,“一条板凳工作法”就是让干部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调矛盾纠纷、同议发展事项、同破治理难题。既是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调解剂”,也是党和政府直通群众的“连心桥”。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结合自身实际,天祝县各乡镇创新举措,民族团结进步之路越走越宽广。华藏寺镇推行“11355”乡村治理模式,打造“睦邻之家”;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探索实践“一条主线”强队伍、“一个目标”育产业等“六个一”乡村治理模式,促进民族团结,成为全国乡村治理典范。
在天堂镇本康村的雍曲普雄藏家大院里,藏族小伙白生才一家人正忙着清洁客房,准备中午的食材。不仅自己通过旅游产业鼓了钱袋子,还带动各族同胞共同致富。
朴素真切的话语,折射出天祝县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喜人场景。如今在天祝县,校园里,孩子们书声琅琅,友爱互助;村庄内,农牧民亲如一家,崇德向善;各族群众自发地唱民歌、跳锅庄,歌唱祖国、感恩党。
甘肃台报道。
天祝融媒
记者:丁建雄 张弛 高政楠 李周勤 哈雪琦 苏磊 蔡晖 黄庆庆 霍斌 冯波鸣 谢明德